第241章 威权立矣!(2 / 3)

有什么关系?

反正他文家未来几十年也不可能再出什么宰执了。

……

韩府。

右相康国公韩绛,此刻也拿到了一张汴京新报。

“大人……”他的孙子韩壁,在他面前报告着:“此物今日下午开始,就在整个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散播开来……”

“据说是有人在散发……”

“开封府的铺兵们看到了,也不敢动手……”

韩绛将手中的汴京新报看完就放下来:“谁敢管?”

“借蔡元长十个胆子也不敢管这个事情!”

蔡京什么人,韩绛从前不了解,但他现在可太了解!

自从韩绛上任后,开封府的蔡京立刻主动向他靠拢。

韩绛想做什么,开封府都是全面配合,从无推脱。

特别是在役法的调整和调查上,是蔡京亲自带人,跟着张璪跑的。

接触下来后,韩绛就已经知道,那个蔡京的能力和才干,在年轻一代的大臣中无人能及!

然而,在同时,这个官员没有任何理想信念。

过去蔡确在台上,蔡京就是蔡确最坚定的支持者。

现在轮到他韩子华在台,蔡京就是他康国公韩绛的坚定支持者。

甚至未来吕公著、司马光上台,他照样可以是吕公著和司马光的左膀右臂。

所以,这种人不升官,天理难容!

但同时,这样的人,也太过可怕。

让韩绛对其忌惮不已,更不敢随意得罪,从来都是客客气气,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。

因为韩绛知道自己老了。

但他的儿孙,却还要继续混仕途。

而蔡京这样的人,恩情未必会报,仇却是肯定会尝!

“开封府蔡元长都不敢管?”年轻的韩壁大惊失色:“这‘汴京新报’的背后之人,这么厉害?”

韩绛看着自己的这个长孙,微笑着道:“那可不是厉害这么简单……”

“而是没有人敢招惹……触碰……”

谁敢碰这个事情?

碰的不好,就是满门受灾!

朝野上下谁不知道,现在福宁殿的主人记忆好,而且特别能记仇呢?

韩壁却是深吸一口气:“难道是高家人?”

韩绛笑了笑也不怪这个孙子。

因为好多事情,韩壁根本不知道。

譬如说,这‘汴京新报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印刷的,而且肯定不是雕版——时间上来不及,雕版的字迹也要清晰的多!

譬如说,皇城司下面的探事司,如今在都堂宰执眼中,完全隐形了。

为什么?

还不是大家都看清楚了,到底是谁在真正控制探事司!

反正肯定不是太皇太后!

若仅仅是这样,韩绛或许还能有底气,在明天的朝会上,假装不知道‘汴京新报’是谁的东西,捅破这层窗户纸。

将那位染指舆论的试探,扼杀在摇篮里。

但是,河北洪水退去,河防安然无恙的消息传来后。

韩绛就已经再也不想和那位对抗了。

他现在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完自己最后的一个宰相任期。

将他该做的事情做好。

然后舒舒服服的退下来。

其他事情,韩绛可是一点不想碰了。

原因很简单。

官家,已经威权立矣!

大名府的洪水,在官家的威权面前,退了下去。

这是事实!是政绩!更是功绩!

没有任何人能否认——无论是宫里面传出的消息,还是两宫自己亲口承认的事实都宣告了朝野一个事情:正是官家的推荐、坚持和安排。

才有了章惇、宋用臣、苗授挂帅河北,督导河防的事情。

才有了两宫圣旨,出先帝封桩库钱帛以赏军民的事情。

河北大名府和河北各州的数百万百姓和数十万顷良田因此得以保全。

于是,一个八岁的官家,就已经建功立业的奇迹就这样出现了。

而大宋推崇文治,文治又以治河

官家指挥河防,亲旨出封桩库钱帛,大获成功。

作为老臣,韩绛太清楚,这意味着什么了?

首先,河北民心、军心,特别是那些拿了官家赏赐的禁军、厢军,从此就都将归心。

丘八们就是这样的。

谁给钱,就听谁的!而官家给的赏钱又快又多。

丘八们用屁股想都会知道,他们该效忠谁,又该听谁的!

其次,这次河防后,论功行赏。

将提拔一大批文官武将,这些人是靠谁提拔上去的?

他们自己还不清楚吗?

最后,就是章惇、苗授带去的上四军了。

这些人,也会归心。

所以,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如今的那位陛下,已经是一个幼年的弱化版天策上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