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沈括入京(2 / 3)

元祐时代,反反复复的政策变化中做出来的。

可惜,赵煦的上上辈子,根本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。

他也死的很早,元祐四年、五年就去世了。

“看看以后能不能派点太医去……”赵煦想着。

这样一个会种地,肯做事,还能带兵的大臣,六十几岁就死了,太可惜了!

他若是可以多活一年,就能多种一年地。

投入产出比简直拉满!

赵煦正在屏风畅想着,赵卨在沿边等地,给他996种地打麦子的时候。

冯景走到他身旁,低声说道:“大家,臣在御厨,听到一件有趣的事情……”

“嗯?”

“似乎昨夜,文太师请了张宣徽和司马公燕饮,听说喝到了差不多亥时一刻才散场……”

“与会者中,甚至有名满天下的苏轼苏子瞻!”

赵煦的眼睛亮了。

石得一的探事司,这是在积极向锦衣卫转型吗?

连别人聚会都要记录一下散场时间!

难得!难得!

可惜,还是不如锦衣卫啊,锦衣卫这个时候,就该有人摸进去,贴在墙脚听听这些元老没事聚在一起,到底在谈什么了。

赵煦也不表态,只是嗯了一声,给了冯景一个眼神,让他去自己猜。

赵煦正打算换一下衣服,然后就去福宁殿后的御园里,走一走,也和大自然接触接触。

宋用臣却在这个时候来了。

“大家……”他拿着一封通见司的入阙文书副本:“沈括刚刚抵京了!”

赵煦笑了起来:“善!”

“命通见司安排,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,今日申时一刻崇政殿便殿陛见!”

“是!”

沈括是赵煦的私臣,他当然可以选择单独召见。

这个事情上,两宫都已经答应了——在两宫眼中,赵煦是个孩子,专一制造军器局就好比是他的玩具。

天子想要摆弄一下自己心爱的玩具,太正常不过了,可以理解。

“我见沈括时,崇政殿不可有外人!”赵煦嘱托道。

“臣明白!”

“告诉燕丞……”赵煦却还不放心:“让御龙左直

燕丞就是燕达的长子,如今担任御龙左直

“唯!”宋用臣先是楞了一下,然后才领命而去。

离开福宁殿这位大貂铛不由得想着:“看来专一制造军器局,大家是真的重视啊!”

“这是大家

先是要他将崇政殿的人,都遣散在外。

又是

宋用臣忽然停下脚步。

“登基时的册表吗?”

“嘶!”宋用臣倒吸一口凉气。

新君登基,册封有功群臣的表上,密密麻麻数百个名字。

燕达在其中,都排不进前二十。

何况是他的儿子?

但大家却能准确找到,并记下来。

大家的记忆力,竟是如斯恐怖吗?

宋用臣越发惶恐,也越发恭谨。

……

都堂门下,沈括忐忑的坐在令厅外的一个小小官廨里,紧张的等候着来自大内的旨意。

老实说,沈括现在有些坐立不安。

一是紧张!

大行皇帝遗命少主起复于他。

沈括原来以为是有书面文字手诏,但这一路上,通过和那位叫童贯的内臣打探,他才知道,是少主口授先帝旨意。

这让沈括倒吸了一口凉气——万一少主忘了,那他岂不是得永远被软禁在随州的那个院子里?

也让他对那位如今已经有了诸多传说在身的少主,有了深刻认知——一个八岁就已经能读通春秋,阐发圣人大义的少主。

一个八岁就能清楚记下大行皇帝要他记下的每一句话的少主。

这还不够恐怖吗?

这意味着得罪了他,他能记一辈子。

就像那位已经致仕的太子少师、宣徽南院使张方平。

这样记忆力超群的人,沈括很清楚,到底有多么难缠——但凡在他面前有一点不恭敬的样子。

他以后随时会想起来,也随时可能拿着这些事情找麻烦。

但这其实还不是沈括坐立不安的主因。

主因是他的妻子没跟他上京——张氏要回老家去接家人孩子一起上京。

这就实在让沈括不习惯。

好多天没被妻子揪头发,也好多天没被她掐腰了,更好多天没有听到张氏的咆哮。

沈括都怀疑自己可能生病了。

好在,他等的时间不算长。

很快的,宫里面降下旨意: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、弥英阁讲书臣括,本日申时一刻,崇政殿陛见!

竟是……本日就召见?!

这让沈括越发的忐忑起来。

他深深吸了一口气,感觉自己如今就像是当年